|
分享了《第一批已经离婚的90后》让很多人对婚姻再一次失望了,现在95后也开始离婚了,但是今天我不是来加深你们对婚姻的恐惧的,95后的离婚可能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,我们总觉得结婚,离婚都是一件沉重的大事,但是对于95后,好像更像是一种尝试。
上周四,我正忙得焦头烂额,我那个96年的实习生小姑娘跑来跟我请半天假,理由是要去民政局离个婚。
“你结过婚?”我惊恐万分。“是啊,我老公是我用微信摇一摇摇出来的。”实习生小姑娘打了个哈欠:“不过结婚一个月,觉得没什么意思,就约好今天去离了。”此情此景,除了准假,任她扬长而去,你还能干什么呢?这是我今年第二次见识到离婚的95后。
年初,我收到大学室友熊老师的邀请,去参加他妹林儿的婚礼。“你妹不是95年的吗?”我一脸懵逼,抱着猎奇的心态去了婚礼。他妹确实活泼可爱,新郎也高大帅气,看上去很般配。上个月,他妹离婚了。林儿和她老公(现在是前夫了)是同一家医院的实习医生。林儿看上他,只因为他是全医院最帅的。在遇见她老公之前,林儿谈过十几个男朋友,还有数不胜数的炮友。“等一下,数不胜数是多少个?”我问熊老师。“她说二十来个。我妹说他们离婚是因为,在床上‘没感觉了’。你说这算什么事儿。”他不理解,妹妹为什么把性生活和不和谐,看成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。所以,当林儿决定跟实习医生闪婚时,熊老师的内心是欣慰的。而当他们闪离时,熊老师的内心是崩溃的。熊老师最不能理解的是最终番:离婚后,林儿和她老公——现在我们可以正式称为前夫了——开始约炮。“我妹的理论是:约炮很容易,谈恋爱就很难了,婚姻更是无解。”熊老师头发都快抓秃了,绝望地告诉我,“她说一结婚,连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。离婚后,我可以好好谈恋爱了。”
最近出炉了一份《粉红z世代——中国95后数据报告》,巨长,107页,还上了热搜。我仔细研读了里面婚恋观的部分。报告说,95后对未婚先孕的接受度很高;相比起经济水平,95后更在意三观是不是相符;在结婚方式的选择上,54%的受访者选择“旅婚”;大部分人对“裸婚”的接受度也很高……反正年轻,搞砸了也没什么了不起。看来95后对结婚这件事很放松。不过,我感兴趣的是这份报告没讲的事:95后离婚。我国《婚姻法》规定,男性最低适婚年龄为22岁。1995年出生的男性今年刚符合标准,所以,今年至少是95后男生的“结婚元年”。95后女生的“结婚元年”是两年前,因为女性最低适婚年龄为20岁。然而无论20岁结,还是22岁结,在一线城市都实属罕见。只有哪天他们离婚了,跳出来吓你一跳,你才反应过来,what?他们居然结过婚?比较传统的90后,依然将婚嫁视为不可轻举妄动之大事,都会去谈一个好几年的朋友。在95后眼中,可以说是老古董了。
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《2015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》数据显示,95后的初恋平均年龄为12岁;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平均为17岁,相比于80后的22岁,提早了5年。对性的态度,95后整体上也更加开放。我们80后、90后在青春期偷看和暗自羡慕的美国青春性喜剧故事,对95后来说,都是日常了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95后的进步。可能对他们来说,相比起婚姻,单纯的恋爱或滚床单,要轻松得多。
当我们还在谈论那些可笑的“相亲价目表”时,第一批结婚的95后,已经离婚了。
在“大人”看来,别说95后,90后的我们都太“幼稚”:对婚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,不“洁身自好”,要么不结婚,要么结婚又轻易离婚,幼稚透顶。没有什么错误是不可以补救的,在这点上,95后想得比前辈们都要透彻。第一批离婚的90后,还弥漫着90后对婚姻的失望,认为他们这一代人的婚姻格外脆弱,在大多数的90后婚姻中我们还不能找到两个完全独立的‘自我’。他们对婚姻充满焦虑:他们平均年龄27岁,在社会打滚了几年,开始感受到生活的不易,要独立的自我,还是婚姻的稳定?他们很挣扎。而我接触的第一批离婚的95后,面临的问题一模一样,态度却跟90后完全不同。离婚、结婚,对他们来说,更像是一种尝试:反正还年轻,搞砸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。性生活不和谐,离婚;有孩子压力太大,离婚;爱情消失了,离婚。既然结婚的理由有千万种,离婚当然也可以不那么沉重。这帮离婚的95后,就像在RPG游戏里开了挂的玩家,明明还没到可以解锁新地图的等级,却把今后的关卡都打通关了——虽然是草草通关,成绩并不怎么滴——但他们因此比其他玩家更有经验,更清楚未来将要面临怎样的关卡。
你说,这些举重若轻的年轻人,是真的幼稚吗?
|
|